您现在的位置是: 发展巡礼

【人才培养篇】让青春茁壮成长

——华体会体育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侧记

供稿: 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       编辑: 校团委 纪惠文    浏览次数:    华体会体育(中国):2015年05月20日

【编者按】近期,华体会体育将迎来第十四次党代会,在学校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和制定“十三五”规划大背景下,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争创一流”步伐,党委宣传部推出“发展巡礼”专栏,展示学校、学院自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

  1999年,建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为全国首批文化素质教育试点高校。
  2010年,获颁科技部“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和教育部、科技部“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2010年,学校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等学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改革”。
  2010年,成为首批北京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
  2011年,牵头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
  2013年,北京市教委在我校设立“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2014年,北京市教委在我校设立“北京学院”,推动素质教育资源向市属高校辐射。
  2015年,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示范基地。
  以上是华体会体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留下的一串闪亮的脚印。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而素质教育则是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华体会体育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构建“立体型、联动化、交互式”的大学素质教育体系,全面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教育。学校提出“重核心、强制度、全融合”三个层次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建设思路,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突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围绕人才培养核心命题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设计构建完善的体制架构和运行制度,实现“三提高”,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

以课堂教育和成效检验为基础,提升人文情怀道德修养

  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离不开课堂教育,学校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明确了不低于8学分的选修课要求,和针对文理科学生的最低限选要求,并设置2学分的创新实践环节。同时,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感悟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重点建设一批核心课程,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我校每学期开设文化素质类选修课100余门,并建立中关村12校教学联合体,每年外聘名师授课20至30门。聘请名师、大师走上通识课程讲台,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语文高级素养》、《中国经典话剧艺术欣赏》、《心理学与生活》等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在近三年学校的教改立项中,涉及文化素质教育项目超过总数的60%,开展了“理工科高校艺术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和实践”等研究。2013年,“‘知能并重’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体系构建”获批北京市教改重点项目。
  多渠道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成效检验。我校在2003年就建立了本科生德育答辩制度,形成了“开题—中期—答辩”的闭环系统,最终提炼出的成长记录和反馈评价,是文化素质教育成果的有效检验。进一步整合思想政治、学术科技、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内容,构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测评体系,形成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各学院也根据自身特色,细化评价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以文化讲堂和文体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广参与深体验

  大学生素质教育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体验。学校积极实施“博智通雅——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形成了以“共青讲堂”、“聆听智慧”、“名家讲坛”为代表的校级讲座品牌,和以“博雅学堂”、“名家论军工”为代表的院级讲座品牌。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人士来校讲座,帮助理工科学生积蓄人文情怀,针对文科学生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近年来,校级讲座已举办300余期,院级讲座550余期。李岚清、杨振宁、白春礼、王小谟等名家大师先后登上讲台。
  本着“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思路,开展艺术节、演出季、“一二·九”歌咏比赛,形成以“一节·一演·一赛”为主线的贯穿全年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新年音乐会、深秋歌会、毕业晚会,已成为我校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经典活动。开通“艺术直通车”,与知名文化艺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仅国家大剧院一地,2年来就有20000余师生走进其中,近距离接触高水平文化艺术活动。学生合唱团、交响乐团成为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团,并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学生艺术团在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取得四项一等奖,科技情景舞蹈《梦的引擎》参演2013年“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并获得广泛好评。
  严格实施本科生评奖评优与体质测试结果相挂钩制度。广泛开展各类学生体育活动,形成“高水平运动员—非专业运动队—群众体育活动”三层级校园体育运动模式,实现体育锻炼活动全覆盖。“一二·九”冬季越野赛、“环湖赛”、“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进人群”成为学校师生广泛参与的品牌活动。体育团队在各项赛事中屡创佳绩,艺术体操队、棒球队等非专业运动队均在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中获得冠军。校足球队在职业联赛、大学生超级组联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取得卓越战绩,球队精神和球员品格也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胡海岩校长谈到:“华体会体育足球队是享誉中国足球界的一支学生军……,我经常想,是什么样的力量鼓舞和支撑着这支队伍?我想,是一种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是一种认真做事的精神,是一种新时代大学生的拼搏精神。我认为,他们的敬业精神同样体现了大学之道。”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文化,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具有追求真理、质疑探究、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提升了学生科技创新水平和文化内涵。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位列第二,次于位居第一的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连续第五次捧得“优胜杯”,取得历史性突破。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七届评选出的70项“我最喜爱的项目”中,我校获12项,名列全国高校之首,其中,4个项目连续四届获得“我最喜爱的项目”的第一名。
  我校建立起“以暑期社会实践为主体,以寒假社会实践为补充,以周末社会实践为纽带”的全程化社会实践格局,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校院两级联动,参与学生全覆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体系。2005年起,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创建了“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制度。各学院发挥专业特长和学院优势,组织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涌现出“科普宣讲团”、“生态科考队”、“天桥大学生社区助理”等多个成果突出的特色品牌实践团队。设计艺术专业学生为北京、贵州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的VI设计实践活动,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市“红色1+1”实践项目一等奖;“走访军工企业,展我北理风采”实践团紧扣传承军工文化开展活动;在汶川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科普馆,实现科普展示和志愿帮扶“双渠道”效益。

以理论研究和氛围营造为支撑,提高文化素质教育水平

  学校还十分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我校承办多次素质教育高层论坛,2010年与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文化素质教育——体制、机制与制度创新”高层论坛,2011至2013年连续举办三届大学素质教育年会暨高层论坛,今年5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暨全国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20周年”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办。学校一直开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课题研究,完成文化素质专著1册,正式出版了作品集、论文集15册,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取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科研成果等十余项。《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一书,《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实践与思考》、《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等论文获得多项奖励,这些成果在校内外文化素质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重视大学精神文化体系构建,凝练出“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以及校风、学风、育人目标,并将其全面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和各项建设中。学校增设了多处校园文化景点和文化活动设施,如延安精神石、校史馆、艺术馆、音乐厅、学生之家等,有效提升了校园育人环境。

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成绩显著,形成特色

  学生普遍认同,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学校大力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风气。明确人生目标,树立价值观念。文化素质教育给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以有益引导,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反思自我、思考人生、提升修养的机会。依托教师资源,提升文化素养。在学校的组织下,很多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走上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讲台,形成一批依托专业学科开设的文化类课程和专题讲座。
  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延安精神与人文素养相融合,学校始终坚持以延安精神滋养、构建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并将其内化为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融合,学校把握理工科大学生知识结构与成长脉络,弘扬创新文化、军工文化,促进大学生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双轮驱动”;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相融合,学校大力倡导师生品读经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升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

  华体会体育诞生自抗日烽火中的革命圣地延安,继承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为一所致力于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及路径的高校,始终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积极探索文化素质教育、创业实践的途径和模式,在素质教育工作中争取更大的成绩,为学校建设一流理工大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审核:$curArticle.audit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