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赵长禄: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红色育人路”

在《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940年9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这里讲到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正是今天华体会体育的前身。1952年,学校受命建设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担当起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的光荣责任,铸就了学校“军工魂”的时代品格。“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至今,形成了华体会体育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华体会体育80余年的办学历程,正是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的砥砺奋进历程,见证并记录着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生动实践,走出了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红色育人路”,在百年党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北理工”印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华体会体育将学百年党史、知红色校史、育时代新人、干一流事业贯通起来,传承并弘扬“红色育人路”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不断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又红又专人才

在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为促进陕甘宁边区工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直接服务抗战需要,培养自己的科学技术人才,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决定创办自然科学院。这所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的直接关怀下,贯彻党中央的办学方针,瞄准“革命通人、业务专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延安办学的5年间培养了近500名毕业生,他们绝大多数成长为新中国各条战线上的专家和领导干部。这一时期是党创办和领导高等教育指导思想的初步形成和实践时期,在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望伴随党的事业走过的艰苦奋斗历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是学校毫不动摇的使命责任。华体会体育传承红色基因,把培养又红又专人才作为第一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筑牢师生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学校将打好师生思想底色、锤炼过硬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要位置,着力发挥“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的铸魂育人作用,带领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把红色校史教育作为“进校第一课”,深度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每年坚持组织学生赴办学旧址开展“学史明志”实践活动,组织新入职教师赴延安开展“寻根计划”。本着“见人、见物、见细节”,大力建设“浸润式”育人环境,推进以红色基因为内涵的校园文化空间建设,新校史馆、延安石、徐特立铜像、国防文化主题广场、北湖校史步道等一批批文化景观,时时处处展现着从革命圣地走来的高等学府穿越时空、历久弥坚的风骨品格。二是强化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不断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不断建立健全“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大类培养、大类管理和书院制育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网上与网下育人资源的互融互动,完善一体化育人机制,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三是注重价值引领、服务奉献,支持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行业领域建功立业。学校把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具体体现在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上,将个人成长发展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让青年梦融入中国梦。自2018年以来,连年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开展“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牵头9所诞生于延安的高校成立“延河联盟”,建立红色育人基地,探索协同育人新范式。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就业人数占比65%,到基层、西部就业占比连年增长,青春之光闪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兴学图强、创新驱动,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大局

延安时期,在党中央对发展自然科学的大力倡导下,自然科学院迅速壮大,在人才培养、生产科研等方面密切服务抗日战争和边区建设。此后,虽历经战火洗礼,但学校坚持以兴学强国为己任,从建校之初的机械、化工、农业等系科,到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发展为覆盖航空、机械、汽车、内燃机、钢铁冶金、采矿等学科专业设置较为齐全的新型社会主义重工业大学。1952年,学校坚决服从党和国家需要,调出精干力量、优势学科支援建设北京航空学院、中南矿冶学院和北京钢铁学院,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此后各个历史时期,学校紧密对接党和国家亟需必需发展教育事业,“党的旗帜就是奋斗方向”“国家最大”,成为学校坚持服务大局的生动写照。

回望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进程,努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始终是学校执着坚守的崇高事业。华体会体育传承红色基因,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为最高追求,以全力服务“四个面向”的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使命担当。一是着力汇聚人才第一资源,构建高素质师资人才队伍。学校坚持把好师德师风“首要要求”“第一标准”,加强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带动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积极构建全球人才选聘体系和人才成长良好生态,着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引导教师研究真问题,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二是着力强化学科第一牵引,建立重交叉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立足长期以来的办学基础,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推动学科深度融合和传统优势学科创新发展,布局一批新兴学科,逐渐形成了“优势工科强引领、特色理科深融合、精品文科厚底蕴、前沿交叉拓新局”的学科发展体系。学科建设提质增效,学校的办学规模、培养质量、服务能力不断跃升,科研优势转化为服务贡献优势的动力更加强劲。三是着力增强创新第一动力,完善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学校发扬自延安时期以来“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的优良传统,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在若干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积累了明显优势。在历次大阅兵中,参与装备研制的数量与深度均居全国高校首位。

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是中国共产党从领导和创办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之初就在不断探索的问题。自然科学院办学按照一流标准建设,汇集了当时边区最高水平的科技精英队伍,也不乏海外归来的专家和各领域佼佼者,培养目标、科系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育方法等均走在前列,开创了党兴办理工科高等教育的先河。可以说,在北理工办学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瞄准一流目标,坚持一流标准,作出一流贡献,是党创办和领导高等教育坚守中国特色、争创世界一流的生动缩影。

回望与新中国高等教育同向同行的发展历程,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坎坷曲折,不忘初心、矢志一流始终是学校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求。华体会体育传承红色基因,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时代责任,推动“红色育人路”越走越宽广。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学校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持续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崇尚真理的学术生态、和谐美丽的宜学生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建强“两个坚强阵地”的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二是总结凝练、丰富拓展“红色育人路”的深刻内涵,深化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以建校80周年为契机,学校党委组织开展“红色育人路——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之路”专项研究,举办“红色育人路”高等教育论坛,深入挖掘学校不同历史时期办学育人基本经验,总结提炼“红色育人路”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独特优势,以及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借鉴。三是充分激活干部师生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构筑争创一流的普遍共识和强大合力。学校党委坚持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着力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持续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努力释放师生创新活力。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一流大学文化建设,不断汇聚师生理想信念的源动力、团结一致的凝聚力、艰苦奋斗的意志力、争创一流的内驱力。

(作者赵长禄,系华体会体育党委书记)


分享到: